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九十岁称什么最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3 12:00:07    

汉朝戴圣编辑的《礼记·曲记篇》说: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知,十岁到百岁本来应分别称作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都以“幼学”、“弱冠”、“期颐”等联读来作为年龄称谓。这可能是后来的语言词汇向双音节发展的结果吧。当然还有更多人通过关于孔子的《论语》那段“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话来称谓三十到五十的年龄的。


因为古代的干支纪年六十年为一轮,干支名号错综参互称作花甲,于是人们把它与年龄联系起来,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后来又因为杜甫的《曲江二首》有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就又成为了七十岁的别称。

九十岁的称谓在古时算是比较多的一个年龄了,有叫九十为“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有叫“黄耇(音:苟)”,黄是指老人的鬓发黄白,耇是指肤色如垢。又人到暮年,皮肤上出现老人斑,如冻梨的皮,所以又有称“冻梨”的。这些都是抓住人老后某个生理特征而作的称呼。


唐代实行赋税制时规定: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岁为中,二十岁为丁,六十岁为老。这些称谓使用范围比起上述称谓要窄些,仅限于唐代。其他时代虽然也有同样称谓,如“丁”,早在西汉时就有丁男、丁女之称,晚至1949年以前“壮丁”的称谓都还很普遍,但其中的意义、实际指的年龄大小都有所不同。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来源不一,有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的,也有沿袭前人的习惯而言,来源广泛,内容繁多,今天我们来研究和了解它,只是本着熟悉我们的文化根本来看的,今天的我们已经有了我们和世界通行的称谓,就大可不必走回头路,再照古人的那套来交流了。

相关文章:

歧义什么意思(什么是词汇歧义)11-01

gap认证什么意思(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1-01

货车载重标准对照表(半挂车载荷吨位标准是怎么算的?)11-01

面试怎么自我介绍更突出(如何在自我介绍中展示您的实力和能力?)11-01

搓饵怎么开(新手钓鱼,想开好一份拉饵并不难)11-01

萧关古道可以指庆阳(庆阳石道坡:黄土高坡上的丝路古道)11-01

天津航空航天大学详细介绍(中国民航大学你了解吗,非常值得报考的行业特色院校)11-01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学院是几本(甘肃二本排名及分数 甘肃最好的公办二本大学)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