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西山一径三百寺”,北京西山现今还存留哪些知名的寺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8:15:18    
有“神京右臂”之称的西山历来是北京地区的风水宝地,这里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文名胜都卓然于京畿,西山树木葱郁,山峦重叠,遍布激流甘泉、奇峰怪石,“深山藏古寺”,古时候京郊有名的寺庙道观几乎都建在西山,上至封建王朝的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常来此祭拜祈福。西山里有些寺院是皇家的寺院,拥有很高的建筑规制,因此它们也成为了京郊最宏伟的建筑。

早在西晋时期,就开始在这里修建寺庙,在唐以前,由于佛教尚不盛行,西山地区的庙宇并不多。但到了唐朝以后,当权者逐渐把宗教作为巩固其统治的手段,包括佛教、道教等宗教迎来了大发展,这时西山新建了许多寺庙,比如戒台寺、云居寺等。后来随着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在北京建都,西山的寺庙宫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了元朝,每个新皇帝即位,都要新修一座庙,西山因此成为了皇室重要的祭祀、礼佛和游乐之地。据《元史》记载,由于元英宗在西山敕建佛寺过甚,引起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元仁宗晚年怠于政务,曾有“朕欲为太上皇,与若等游观西山,以终天年,不亦善乎”的想法。

明清时期的皇帝也大都崇尚佛教,重视佛教的教化作用,使得佛教异常兴盛,从皇室到民间,都在西山修葺扩建行宫及寺庙建筑,《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十七年以前,京城内外敕赐寺观至六百三十九所。后复增建,以至西山等处相望不绝,自古佛寺之多,未有过于此时者。”另外明清时候的许多太监在失宠或退休后多以寺庙为家,也间接推动了建寺之风。比如明代的两位大太监于经和魏忠贤都曾先后对碧云寺进行了两次扩建,所以北京西山的许多寺庙后面都有太监墓。

那么西山在鼎盛时到底有多少寺庙呢?明代文学家王廷相曾在长诗《西山行》中言说“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内臣作”,同时代的诗人陶允嘉也曾有诗云 “金风猎猎吹远松,青霞朵朵生残峰。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秾。”这里的三百七十寺和三百寺主要想说明当时北京西山地区的寺庙非常多,并非真有三百座寺庙。但是也从侧面说明当时西山的香火旺盛、寺庙之多。据时人统计,西山地区在明清时期的寺庙宫观多达二百三十余所,其中大部分位于城西二十到七十里之间的浅山区,尤以翠微山、寿安山、玉泉山、阳台山等地为多。后来由于战乱、天灾或人祸,西山的一些寺庙倾颓破败,或只剩遗址,甚至已无迹可寻,因此目前西山存留下来的有宗教活动或可以参观游览的寺庙尚不足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在现存的西山寺庙中,以碧云寺、潭柘寺、戒台寺、大觉寺、卧佛寺等为代表,这些寺庙注重景观环境的营造,“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里面的园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些寺院秉承出家人清静避世原则,选址在山林深处,如法海寺、云居寺、灵岳寺等,它们大多保留着许多珍稀的文物和建筑遗存;还有一些寺院赖依西山余脉的天然景色,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比如西山八大处。直到今天,西山的这些寺庙以其古老独特的建筑、异彩纷呈的造像以及琳琅满目的碑刻、壁画、法器、经书等实物遗存,让后世不但能欣赏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而且帮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佛教的历史和文化。

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门头沟区东南的潭柘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寺院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潭柘寺有明清时期的殿堂638间,是京郊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寺庙“依山就势”,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建筑形式。

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灵岳寺

灵岳寺位于门头沟区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由于距离城区较远,是一座罕为人知的寺庙,现存的建筑只剩下两进院子,中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和释迦佛殿。其中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建筑设计极为巧妙。在殿内供奉着四天王、韦陀及接引佛塑像。释迦佛殿为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面积达100余平方米。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眼壁为彩绘佛像。寺庙建筑既保留唐代的遗风,又兼具宋元、明清时期的风格,是一处不可多见的有厚重历史感的古朴寺院。

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经过历代修葺,最终形成了五大院落六进殿宇。20世纪40年代毁于日军炮火,只剩下几座塔和山门的石劵。解放后,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云居寺“因经而寺、寺以经贵”,其石经山上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教大藏经,以及木经《龙藏》、纸经《华严》,这也让云居寺享有“佛教圣地”、“石经长城”的美誉。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40年),明、清时多次重修。法海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法海寺遗存的大型明代壁画共有9幅,人物姿态神情各异,服饰装束华丽多彩,堪称明代壁画的绝品。

八大处

八大处位于西郊的翠微山、虎头山、青龙山之间,三山环抱古刹8座(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因此称为“西山八大处”。八座古刹分别创建于唐宋元明各朝,经历代重修,迄今古建筑群仍保存完好。灵光寺中有佛牙舍利塔、辽代画像千佛塔基和“罗汉墙”与“心经壁”,大悲寺有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塑造的十八罗汉。八座古刹错落镶嵌于重峦幽谷之中,古木与奇石相依、御碑与宝塔相映,林木葱茂,奇石嶙峋,洞泉潺潺,有“三山八刹十二景”之称,是京西著名的旅游、疗养和避暑胜地。

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聚宝山东麓,始建于元宁宗至顺二年(1331),清乾隆十三年(1748)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不仅把寺院向西延伸扩大了一倍,在水泉院基础上加建了行宫院落,更是建造了金刚宝座塔和五百罗汉堂这两座寺中最主要的建筑。至此,碧云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寺院格局正式形成。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陵榇迁至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保存。

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大觉寺与北京的其他寺庙不同,坐西朝东的格局是依照契丹人的太阳崇拜而定的,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院内有乾隆年间从四川移来的玉兰树,树龄300年上下,堪为京城玉兰之最。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

卧佛寺

卧佛寺位于海淀区寿安山南麓、香山东侧。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悼念东征高句丽而阵亡的将士修建的,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从元代开始成为了皇家寺院,元明清各代都曾大规模翻修扩建,在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因在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人们都把这座寺院作为"卧佛寺”。

相关文章:

外墙为什么会渗水到内墙(揭秘外墙渗水三大原因)04-02

高压线为什么是裸露的?04-01

家里为什么不能养桂花(都说这6种花“寓意差”,不能拿回家养,信还是不信?)04-01

为什么卧室有下水道味(房间内总有下水道的味道是怎么回事?)04-01

为什么舌苔重(引起舌苔厚腻、痰湿重的七个因素)04-01

胶为什么会粘在一起(胶粘剂粘接机理有哪些?)04-01

为什么厨房不能装空调呢(厨房装空调,为什么不好用?)03-31

竹席为什么会发霉(夏天凉席别用清水洗,水中添加以下3种物体清洗,驱除螨虫效果好)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