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塞顿开”是一个成语。茅,即茅草;塞,即堵塞;顿,即顿时、突然、一下子;开,即开窍。“茅塞”一词源于《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心矣。今茅塞子之矣!”这是孟子劝高子的一段话,意思是山隙间的小路,经常有人走,就会变成大路;但是,如果很长时间沒有人在那儿走动,茅草就会把路堵塞住了。今天,高子的心就已经被茅草堵塞住了!勉励高子要用心向学,只有用心向学德行和学业才可进步。后来,人们在“茅塞”之后,加上“顿开”一词,成为成语“茅塞顿开”,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住了一样,现在一下子开窍了。“茅塞顿开”成语的运用,最早见于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相关文章:
高压线为什么是裸露的?04-01
家里为什么不能养桂花(都说这6种花“寓意差”,不能拿回家养,信还是不信?)04-01
为什么卧室有下水道味(房间内总有下水道的味道是怎么回事?)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