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地位,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分别映射物理世界和生产者(观察者)的世界。

前者反映客观事实,来源于宇宙中固有的客观规律。如地球是圆的。
后者表征了“第三方生产者”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如你看到的地球是平的,不同于宇航员的观察结果。(注:观测其实是信息加工,观察者实为信息生产者。)
主观信息(认知)是第三方信息生产的结果,所以是主观的、抽象的(幻觉),可能为真。来源于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人工算法习得的运行规则。如由AI生成的上图,以及下图里的一幅幅写生画。
共同点是二者都能被图文影音等自然语言描述(信息载体承载)。

客观信息可被图文影音表征为主观信息
2,按所处状态,可分为固态信息和离散信息。
前者一般依存于语言文字等传播载体,可被传播、被复制,但不能创造信息。如纸上的乐谱,珠峰的照片。
而后者分解为一个个信息因子,故而可以运动,能重组、变异从而实现信息增值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殖。如真实的珠峰现场、《音符实验》里磁铁上的音符,以及ChatGPT数据库中的信息token。
二者的状态不同是因为载体的物质属性不同。来源于信息载体以及载体物质所处的环境(空间)。
相关文章:
高压线为什么是裸露的?04-01
家里为什么不能养桂花(都说这6种花“寓意差”,不能拿回家养,信还是不信?)04-01
为什么卧室有下水道味(房间内总有下水道的味道是怎么回事?)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