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部分
- 需求 (Demand):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供给 (Supply): 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需求曲线 (Demand Curve): 表示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 供给曲线 (Supply Curve): 表示商品的价格与其供应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 市场均衡 (Market Equilibrium): 供给与需求相等,市场上的商品全部被购买的状态。
- 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 生产者剩余 (Producer Surplus): 生产者实际收到的价格与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的差额。
- 边际效用 (Marginal Utility): 消费者从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
- 边际成本 (Marginal Cost): 生产额外一单位商品的额外成本。
-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为了得到某种资源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 完全竞争 (Perfect Competition): 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没有单个买家或卖家能够影响市场价格。
- 垄断 (Monopoly): 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没有接近的替代品,且新进入者难以进入市场。
- 垄断竞争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许多企业销售差异化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和垄断。
- 寡头垄断 (Oligopoly): 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每个企业的决策都会影响到其他企业。
- 价格歧视 (Price Discrimination): 同一商品对不同消费者或不同时间收取不同价格的策略。
- 价格弹性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 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 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进而影响商品的需求量。
- 替代效应 (Substitution Effect): 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
- 吉芬商品 (Giffen Goods): 价格上升反而导致需求量增加的低档商品。
- 正常商品 (Normal Goods): 收入增加导致需求量增加的商品。
- 劣质商品 (Inferior Goods): 收入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商品。
- 互补商品 (Complementary Goods):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
- 独立商品 (Independent Goods):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受其他商品价格和需求量的影响。
- 成本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评估项目的全部成本与其产生的效益,以决定项目的可行性。
- 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表示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具有相同偏好的曲线。
- 预算约束 (Budget Constraint): 消费者的收入限制了他们可以购买的商品组合。
- 生产函数 (Production Function): 描述投入(如劳动和资本)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
- 规模经济 (Economies of Scale): 当生产规模扩大时,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
- 范围经济 (Economies of Scope): 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比单独生产每种产品的成本要低。
- 代理问题 (Agency Problem): 企业所有者(委托人)与管理者(代理人)之间目标不一致所产生的问题。
- 边际分析 (Marginal Analysis): 通过比较额外一单位的成本和额外一单位带来的收益来做出经济决策的方法。
- 消费者均衡 (Consumer Equilibrium): 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达到最大满足度的状态。
- 效用 (Utility): 消费者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或好处。
- 效用最大化 (Utility Maximization): 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最大化其效用的行为。
- 需求弹性 (Demand Elasticity): 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 供给弹性 (Supply Elasticity): 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 价格领导者 (Price Leader):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能够决定价格并由其他企业跟随的企业。
- 卡特尔 (Cartel): 一群企业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达成的协议,通常涉及价格固定和市场划分。
- 价格战 (Price War): 企业之间为了获得市场份额而进行的激烈价格竞争。
- 价格上限 (Price Ceiling): 政府设定的最高价格限制,通常用于控制基本商品的价格。
- 价格下限 (Price Floor): 政府设定的最低价格限制,如农产品的最低支持价格。
- 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
- 外部性 (Externality): 个体或企业的行为对第三方产生的未被市场价格所反映的成本或利益。
- 公共品 (Public Goods):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或服务,如国防和公共广播。
- 私有品 (Private Goods): 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商品或服务,如大多数消费品。
- 俱乐部品 (Club Goods): 具有非排他性但竞争性的商品或服务,如健身房会员。
- 共有资源 (Common Resources): 非排他性但竞争性的商品或服务,如鱼群和清洁空气。
- 产权 (Property Rights): 个人或企业对资源的使用、收益和转让的权利。
- 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s): 完成一笔交易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成本。
- 信息不对称 (Information Asymmetry): 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量不同,导致市场交易效率降低。
- 道德风险 (Moral Hazard): 当一方在交易后因风险转移而改变行为,导致另一方损失的情况。
- 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 交易前,由于信息不对称,高风险的交易对象更可能被选中。
- 生产可能性曲线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表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两种商品的最大可能生产组合。
- 成本效益原则 (Principle of Cost-Benefit): 决策时比较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的原则。
- 利润最大化 (Profit Maximization): 企业在成本和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实现最大利润。
- 停止营业点 (Shutdown Point): 企业在继续生产不如停止生产时的平均成本点。
- 长期平均成本 (Long-Run Average Cost): 企业在所有投入都是可变的情况下的平均成本。
- 短期平均成本 (Short-Run Average Cost): 企业在某些投入是固定的情况下的平均成本。
- 边际收益 (Marginal Revenue): 销售额外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收入增加。
- 平均收益 (Average Revenue): 销售每单位商品所获得的平均收入。
- 完全信息 (Perfect Information): 市场中所有参与者都拥有完全的信息。
- 价格粘性 (Price Stickiness): 价格在某些情况下调整缓慢或困难。
- 菜单成本 (Menu Costs): 商家因改变价格而产生的成本,如印刷新菜单的费用。
- 搜寻成本 (Search Costs): 消费者寻找最佳交易所需付出的时间和资源。
- 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由于信息、时间和计算能力的限制,消费者的决策可能不是完全理性的。
- 行为经济学 (Behavioral Economics):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以及认知偏差如何影响经济决策。
- 时间价值 (Time Value of Money): 一定量的钱在今天比未来更有价值,因为它可以投资以获得回报。
- 风险规避 (Risk Aversion): 人们倾向于避免风险,宁愿选择确定的小收益而不是不确定的大收益。
- 风险中性 (Risk Neutrality): 对风险持中立态度,只关注期望收益。
- 风险偏好 (Risk Preference): 倾向于追求风险,愿意接受不确定的大收益。
- 边际效用递减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 边际生产力 (Marginal Productivity): 生产过程中,额外一单位投入(如劳动或资本)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 边际分析 (Marginal Analysis): 通过比较每增加一单位的成本(边际成本)与每增加一单位带来的收益(边际收益)来做出决策的方法。
- 价格-消费曲线 (Price-Consumption Curve): 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将如何分配其预算以购买商品。
- 需求表 (Demand Schedule): 列出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的表格。
- 供给表 (Supply Schedule): 列出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的表格。
- 消费者选择理论 (Consumer Choice Theory): 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和服务之间做出选择的理论。
- 企业理论 (Firm Theory): 研究企业如何决定其生产水平、价格和产品特性的理论。
- 市场结构 (Market Structure): 描述市场中买家和卖家的数量、产品差异化程度以及进入壁垒等因素的分类。
- 完全信息假设 (Assumption of Perfect Information): 假设市场中所有参与者都拥有关于价格、质量、供应等的完整信息。
- 市场效率 (Market Efficiency): 市场价格能够迅速并准确地反映所有可用信息的状态。
- 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由于外部性、公共品、垄断或其他因素,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 政府干预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政府通过税收、补贴、法规等手段介入市场以纠正市场失灵。
- 价格机制 (Price Mechanism): 价格在市场经济中传递信息和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机制。
- 价格歧视 (Price Discrimination): 同一商品对不同消费者或不同时间收取不同价格的策略。
- 二级价格歧视 (Secon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根据消费者购买数量的不同,对不同数量段的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 三级价格歧视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如地理位置或时间)对同一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 自然垄断 (Natural Monopoly): 由于固定成本高昂,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地为整个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情况。
- 垄断利润 (Monopoly Profit): 垄断企业通过控制市场价格获得的超过正常利润的收益。
- 垄断竞争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许多企业销售差异化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和垄断。
- 寡头垄断 (Oligopoly): 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每个企业的决策都会影响到其他企业。
- 博弈论 (Game Theory): 研究具有冲突和合作特点的决策者如何在策略上互动的数学理论。
- 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 在博弈论中,每个参与者选择了最优策略,且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能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而单独获得更好的结果的状态。
-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一个表明即使合作对所有参与者都更有利,个体理性行为也可能导致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果的博弈论模型。
- 边际效用递增 (Increasing Marginal Utility):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增加,这通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
- 边际效用平均 (Constant Marginal Utility):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保持不变。
- 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反映了消费者的经济福利。
- 生产者剩余 (Producer Surplus): 生产者从销售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收益与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的差额。
- 成本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评估项目的全部成本与其产生的效益,以决定项目的可行性。
- 需求估计 (Demand Estimation): 使用统计方法估计消费者对不同价格和非价格因素的反应。
相关文章:
制冰机温度故障(家庭版制冰机的常见问题)12-26
阳光电脑板故障(电脑主板烧了还能修吗)12-26
变频空调外机电路故障(志高变频空调电路控制原理与检修)12-26
电磁炉故障维修方法(电磁炉报故障维修)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