邐(逦)。邐字在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为“逦”。读lǐ。《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邐,行邐邐也。从辵,麗声。”形声字。本义是纡曲的样子。徐锴的《说文系传》:“渐迂邪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邐邐,萦纡的样子。”这个字最常用的用法是组成“逦迆(yǐ)”专用词。
(逦迆沙丘)
逦迆也写作“逦迤”、“迆逦”、“迤逦”。意思一样,指地势曲折连绵。《尔雅·释丘》:“逦迆沙丘。”郭璞注称:“旁行连延。”《玉篇·辵部》:“逦,丽迆也。”《集韵·纸韵》:“逦,逦迤,旁行连延也。”
比如三国时期魏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逦迆也。”登上泰山之后,知道众山山势的连绵。
(山势逦迆)
逦字在本义之外,还有一义:过。《广雅·释诂三》:“逦,过也。”王念孙《广雅疏证》:”逦者,《淮南子·俶真训》:‘夫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之时麗也。’高诱注称:麗,过也。‘麗与邐通。”《淮南子·俶真训》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贵贱对人来说,就像春风从身边刮过一样。
邐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邐字的小篆写法)
2、逮。读音有三个:
(一)dài。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逮,唐逮,及也。从辵,隶声。”这是个形声兼会意字。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既说是会意字,我们就要看这个字的演变:
(逮字的演变和隶字的古字形)
我们把“隶”字的古字形也列了出来。
前面一个隶是金文的“隶”,后面两个出自战国玺印的“隶”。隶在《说文解字》中读dài,为540部部首汉字之一,跟后来“徒隸”的“隸”是两个字(使用篆字时,要注意区分)。隶,古字形看字形就是“右手抓住一条尾巴”,抓住了尾巴,就是“逮到了”,所以,隶的本义,《说文解字》就解为“及也”,隶是逮的本字。
逮字分析字形,一个辵,代表行走,隶即抓住,结合走来,就是赶上抓住。也就是逮的字义。但隶又是声部,所以,逮是一个形声字兼会意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文解字》里解释的“唐逮”两个字,这两个字很古怪,据钮树玉校录:“《韵会》两引,并无‘唐逮’二字,《一切经音义》卷一、《华严经音义》卷四十六引及《玉篇》注并作‘及也’则唐逮二字盖后人增。”就是说,“唐逮”两字显是后人所加,不用去理解它们。
逮的本义是“及也”,就是及;及至。《尔雅·释言》:“逮,及也。”《书·费誓》:“峙乃糗粮,无敢不逮。”准备你们的干粮,不许不到。又比如韩愈《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大意就是: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司马迁的记录;杨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而曲调各异。
(韩愈像)
本义之外,逮字还有很多用法,比如:
(1)与,相连及。《尔雅·释诂下》:“逮,与也。”《书·吕刑》:“群后之逮在下。”孔颖达疏称:“群后,诸侯,相与在下国。”
(2)逮捕。《史记·五宗世家》:“请逮勃所与奸诸证左。”请求逮捕与刘勃相奸淫的诸人作为佐证。
(3)押解罪犯。《汉书·刑法志》:“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颜师古注:“逮者,在道将送,防御不绝,若今之传送囚也。”专指在路上押解罪犯。
(古时押送犯人)
(4)追。《篇海类编·人事类·辵部》:“逮,追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5)同“迨”。趁着。《集韵·海韵》:“迨,及也。或作逮。”比如《左传·定公四年》:“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趁着吴国没有安定下来,君王可以平分楚国。再比如《史记·穰侯列传》:“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用的也是这个意义。
(6)犹“仅”。比如《汉书·王莽传上》:“克身自约,籴粮逮给。”颜师古注称:“才得粗及仅足而已。”
此外,逮还用作姓氏。《字汇》有载。
(二)dì。组成叠词“逮逮”,也作“棣棣”。闲习貌;安和貌。《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古本“棣棣”就写作“逮逮”,安和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仪容闲静品行端,哪能退让任人欺。
(三)dǎi。方言,捉,抓。比如逮罪犯,猫逮老鼠。
相关文章:
歧义什么意思(什么是词汇歧义)11-01
货车载重标准对照表(半挂车载荷吨位标准是怎么算的?)11-01
面试怎么自我介绍更突出(如何在自我介绍中展示您的实力和能力?)11-01
萧关古道可以指庆阳(庆阳石道坡:黄土高坡上的丝路古道)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