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为“中年少女”的网友吐槽道: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也变得像我妈一样,开始“囤积”那些“没用”的东西,各种购物袋、鞋盒、礼盒,甚至好一点的干净的塑料袋,都折叠得整整齐齐,以期“什么时候能用得上”。
换作二三十年前,对于母亲这种“扣扣索索”的行为,她还不止一次朝母亲发过火:再穷也不能把人家扔掉的旧沙发、旧桌椅带回家;那些长长短短的塑料绳,有那么多丝瓜架子需要“牵绳”吗?那么多编织袋,有那么多稻谷来装吗?
怒火冲天时,她还把这些“让人感到屈辱”的“废品”恨恨地丢出门去,但母亲却如同不知疲倦的弹簧,总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这些“废品”带回家,并且,总能让它们“物尽其用”:
旧沙发、旧桌椅放在破烂的厨房里,盆盆罐罐就有了新的安身之所了,塑料绳不仅可以用来给丝瓜牵藤蔓,还可以用来编织竹篱笆;编织袋不仅可以用来装稻谷,厚实一点的,还可以当箱子用,棉絮、厚衣服都可以用它们装起来,用粗粗的绳子绑好,倒挂在楼板下,既可以防潮还能防止老鼠撕咬。
儿时的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捡回来的“废弃物”,为这个徒有“四壁”的家,解决了不少难题。也让她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习惯。
及至中年,也才真正明白了,父母的“物尽其用”,背后是这三个说不出的辛酸。
01
勤俭节约是生存之道。
对于很多60后、70后,以及一些80后来说,儿时的生活,就是一个字“苦”:
生活很苦,逢年过节才有肉吃,是常有的事;劳作很苦,一年到头跟着父母下田干活,多半凭借肩挑手扛,全靠拼体力;求学很苦,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去上学倒也没什么,最怕的就是家里缺劳力,哪怕读书再厉害,都不让读了。
那个时候,“求温饱”不仅是大人的事,也是小孩的事。
想要生存,就得劳动。但劳动力却并不值钱,不仅生产力低下,人们的购买力也普遍低下。一个家庭能拿去换钱的除了鸡蛋、猪肉、粮食,几乎没有其他的了。
如果不节约,不要说省下来换钱用,就连一家人的肚皮都哄不饱。
在祖父母和父母们的影响下,孩子们早早地便懂得了节约:
每餐量米时,总会才量出来的米粒中,抓回一把扔进米缸;正月里 待客,家家户户都会做好一碗切得手掌厚的“四方坨”,它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来“撑台面”的,直到正月十五,才会被分着吃了。如果哪个小孩不懂这个“礼数”,一个正月都不会被带出去走亲戚了。
至于每天放学后,跟随父母去田地里干活,回家时,习惯性拾掇一些柴火,摘些野菜当猪饲料,都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添置新衣服鞋袜,也懂得,只在逢年过节走亲戚,或者学校有节气活动的时候,才穿上。平常日子里,穿得破烂一点,丝毫都不会介意。
现在回头来看,那时候的勤俭节约,几乎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换算成价值,也就几毛钱,几块钱。但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开支,一笔笔节省下来,却让一家人吃饱穿暖,熬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02
囤积“废品”是无奈之举。
古人曾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就是告诉人们,面对侮辱性的施舍,有志气的人,宁愿舍弃性命,也要保持气节。
当这样窘境落到自己的身上,谁又能轻易舍弃生命呢?
囤积“废品”,以改善举步维艰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换种方式吃“嗟来之食”。
并不是失去了羞耻心,而是走投无路、被逼无奈。
打个比方说,在不同的人眼中,十元钱的作用有着天壤之别:
对于家境优渥的人来说,十元钱甚至还不够买一杯奶茶,即便丢了,也丝毫不会放在心上。
对经济条件一般的人来说,十元钱可能是一个早点钱,最好是省着花;
对于生活举步维艰的人来说,这就是饭钱,要尽可能多地延长使用期限,所以,每天吃馒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至于别人丢弃不要却还能“物尽其用”的东西,有可能就是别人拼尽全力仍旧买不起的。
所以,很多人愿意接受亲朋好友的“旧衣服”,相较于买件廉价的新衣服,还不如穿别人嫌弃已经过时的品牌旧衣服,又舒适又耐穿。
当然,这些都是无奈之举,都是人生至暗时刻的“过渡性举措”,没有谁会期待一种这样“捡漏”。他们在“借力”一程之后,定然要闯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03
“物尽其用”是一种怀念。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换了新房子之后,总会从老房子里搬几样“老物件”过来,丝毫不会觉得“碍眼”,反倒觉得“用习惯”了,搁在哪里有用着“顺手”。
至于老房子里的大小物件,不管有用没用,一样都舍不得丢。
因为,一看到它们,就看到了过去的日子,就回想起曾经的岁月。
比如,我们家有一个削皮刀,木制的手柄早就松动了,父亲已经用钉子仔仔细细地钉过两三回了,即便后来又买了一把新的削皮刀,但还是觉得那把旧的更好用。
是呀,从我们十来岁时开始,那把削皮刀就一直陪伴着了。那时,我用得最多。父母忙着干农活、打小工,一日三餐,多半是我做饭。也没什么菜,冬天是萝卜白菜,夏天是黄瓜苦瓜冬瓜南瓜,削皮刀自然大有用处。
后来,姐妹三个都考上大学了,每次放假回去,依旧用它来削“菜皮”,但偶尔也用到了“削苹果”上面。
如今,三姐妹都出嫁了,父母两个人在家,常常一天做一顿饭就够吃一天了,削皮刀也闲了下来,更多的时候,是削水果,父亲因为生病的原因,医生嘱咐他必须每天吃一个苹果。
同样的,那把用了几十年的火钳,父亲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棉布外套,还有不再用了的锄头等等,他们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父母老了,那些物件也老了,感谢他们陪伴着,走过了这样平凡却又起伏不定的一生。
04
结束语:
人到中年,终于读懂了父母的“物尽其用”。
谁不是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家大业大的”呢?也许,在外人眼中,依旧是平淡的生活而已。
但对于奋斗过的人来说,每一个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成就的取得,都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而那些静默不语的老物件,就是他们的见证人,也是陪伴他们的一路风雨一路歌的不离不弃者。
相关文章:
股票什么时候可以买卖交易(从0开始,搞懂股票交易规则)01-09
大金中央空调清洗和维护专业办法?01-09
光遇元宵节活动攻略01-09
贷款买房需要什么手续流程(经济能力有限买房贷款可以全贷吗)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