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后,形成的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个诗歌流派。它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诗歌观念和审美意识,以其独特而新颖的审美因素受到注意、争议和震动,它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风貌,强化了现代意识,突出了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舒婷恰是其中的一位诗人,也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诗人,《致橡树》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舒婷,原名龚佩瑜。是朦胧诗的有代表性诗人之一,她是当时下乡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她有知识,有丰富而复杂而又坎坷艰辛的人生经历,同样,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外在的世界的变幻不断促进诗人冷峻地反思自己、讴歌时代,经过学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她的诗歌作品的表达方式也体现出朦胧诗的特点,由传统现代诗歌的平铺直叙的陈述铺排变为间接、曲折、潜意识的表达,她或则以具体的物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以外在环境折射自己内心世界,诗意隐晦曲折,言近旨远。
舒婷上半生写了许多作品,写下了五部诗集,并有散文集多种,她的著名代表作象《致橡树》、《船》、《双桅船》、《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要明确,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特点有四点: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的。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那么,第一个问题,作者舒婷她的朦胧诗到底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①使用暗喻与暗示。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再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接,有时不用比喻词。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这里是花的海洋……。再如把脸蛋说成红苹果……。暗示是以不明示的方式让对方了解及明白,“发现一个隐喻必然是对存在的一种发现,一个深刻的隐喻则往往就是一种深刻的顿悟。这是不可能从其他任何人那里学到的东西,灵巧地使用隐喻的能力意味着相似的一种顿悟。”
②意象浓缩。要把生活中大量意象浓缩在很少的文字中,不以大量文字去铺排,讲究凝炼。这与诗的特点③语言的精炼、形象有相似之处,但朦胧诗要求更严格、更深入,要把大量意象浓缩在较少文字中的。
③朦胧诗许多时候表达潜意识的世界,曲折隐晦为主,竭力避免直接的赤裸裸的喊叫与呐喊。诗忌直露,即所谓咏物固不可以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同时诗贵含蓄,含蓄是美。波德莱尔说:“形式、运动、数字、颜色、香味,无论在精神世界还是自然界中都富有意义,可以互相交叉,相互颠倒,相互沟通。”“重视隐含的暗示而蔑视明显的意义,超越现实的表面,去创造‘第二现实’纯粹的本质 ……。”
④使用物象具象,大量使用了象征主义表达方式。比如以攀援的凌霄花表示爱炫耀自己的人,以痴情鸟儿暗示那种依附性的爱情观。艾略特称之为“客观对应物”,艾略特说:“用艺术形式表达情感的唯一方式,是找到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找到那种感情的公式和那一组事物,一种情境或一串事件”,同时他又说:“但并非每一个客观都有对应物的。”因此,寻找“客观对应物”,感受“客观对应物”,界说“客观对应物”,赋予“客观对应物”以灰暗、颓废的色彩。第二节主语不再是“我”,而是“一阵阵棕色波浪般的雾”。“我”站在一个特定的位置。
那么第二个问题,中国诗歌的传统是什么?从先秦时期的诗经三百首到西汉魏晋的乐府民歌,到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南朝首推《西洲曲》,北朝的《木兰辞》,再到唐宋时期的大量的优秀的诗歌作品以及元明清时期的诗作。中国古代的诗歌大都以较少的精炼的、凝炼的文字,表达较为丰富的思想感情,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既要讲炼字,字要准确,更要讲究意境,意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状态,什么样的情,什么样的境,怎样有机地水乳交融在一起,相互感染与促进,使读者心灵净化,境界熏陶,同时很好地表达作者本人的思想与艺术特色。从形式看有四言、五言、七言、绝句等,字数不限,但讲究工整与对仗,讲究平仄,使音韵和谐。往往是通过一种思想、艺术境界而使诗歌富有特色,更有诗歌生命力与阅读、思索价值。
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那么,第三个问题,中国传统诗歌与朦胧诗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与进步?第一,中国传统诗歌表达思想同样是含蓄,但不致于大量的使用暗喻和暗示,第二,传统诗歌讲究意象和意境,但朦胧诗更注重这种意象的浓缩技巧,有时使用了一瞬间的感触,涌现出的情感和潜在的感受状态。三,传统诗歌表达的是情感与环境的交融,社会生活的丰富,讲究工整与对仗,以及平仄音韵,而朦胧诗吸收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表达方式,许多是表达潜意识的世界,意境深远,有时会讲究直觉和顿悟,有时甚至会荒诞离奇,感受奇特。四、传统诗歌仍旧以环境衬托个人情感,使情境交融在一起,而朦胧诗的物象是具象的,以现实生活中之物表达一种具体的情感。如《致橡树》一文中,诗人以暗喻为主要手段,把人的感情倾注在具体的客观物象上,使人们对于司空见惯的平凡事物洋溢出盎然的诗意。作者在诗中像抒情主人公一样庄严宣布:她决不赞同那种依附性的爱情观,树依在男人的怀里,吟风弄月,她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依附于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不愿学“痴情的鸟儿”,为点缀她的生活而吟唱“重复单调的歌曲”;她也不认为爱情只是单纯的奉献,不求索取,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在这里,作者以攀援的凌霄花暗喻炫耀自己的人,以痴情鸟儿暗示那种依附性爱情观,以“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暗示那种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依附性爱情观念。
二者之间的关联进步在于朦胧诗在传统诗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揉和进了象征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表达方式与技巧,将诗歌表达隐晦曲折,使用象征主义,具体物象,以及浓缩技巧等,但炼文炼字求意,取材广泛的社会生活,则是二者共同之处。
总之,不管是中国传统诗歌,还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朦胧诗,作为一种文学表现的艺术形式,都在为诗歌创作的繁荣以及文艺创作的进步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而朦胧诗也是在中国传统诗歌上的一种改进后的现代诗,一直流传到今天。
相关文章:
歧义什么意思(什么是词汇歧义)11-01
货车载重标准对照表(半挂车载荷吨位标准是怎么算的?)11-01
面试怎么自我介绍更突出(如何在自我介绍中展示您的实力和能力?)11-01
萧关古道可以指庆阳(庆阳石道坡:黄土高坡上的丝路古道)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