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叫拟人呢?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它通过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特征、动作、感情和思维,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二、为什么要写拟人句呢?又能达到什么效果呢?
生动性: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具象效果:拟人化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还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情感共鸣: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

三、怎样才能写出更好的拟人句呢?
赋予感情: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情感。例如,“夜深了,寂静的大地沐浴在月光的温柔里”,这里将大地拟人化,使其具备感知和受到月光温柔待遇的特质。
赋予动作:给予非生物的事物人类的行为和能力。例如,“阳光穿过树林,亲切地拂过脸颊”,这里将阳光描绘成能够亲切地拂过脸颊的行为。
赋予思维:赋予非人事物思考和思维的特质。例如,“时光嘀嘀咕咕地流逝,回忆盈满了心头”,这里将时光拟人化,使其具备嘀嘀咕咕的行为和带来回忆的能力。
赋予语言:使语言具有人类的能力和特征。例如,“文字在纸上跳跃,让知识的火花迸发”,这里将文字拟人化,使其具备跳跃和引发火花的能力。
四、例子
“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个例子将鸟儿拟人化,使其具有高兴的情感和呼朋引伴、卖弄喉咙的行为。
“阳光穿过树林,亲切地拂过脸颊。”(自拟)
例子中,阳光被赋予了“亲切地拂过脸颊”的行为,使其具有人的特质。
“时光嘀嘀咕咕地流逝,回忆盈满了心头。”(自拟)
时光被拟人化,具有了嘀嘀咕咕的行为和带来回忆的能力。
“文字在纸上跳跃,让知识的火花迸发。”(自拟)
文字被赋予了跳跃和引发火花的能力,展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综上所述,拟人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法,它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动作、感情和思维,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所描述的内容。
相关文章:
高压线为什么是裸露的?04-01
家里为什么不能养桂花(都说这6种花“寓意差”,不能拿回家养,信还是不信?)04-01
为什么卧室有下水道味(房间内总有下水道的味道是怎么回事?)04-01